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承影落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13年6月11日,北京植物园。

    知道北京植物园有一个“黄叶村”景点,与曹雪芹有关。

    黄叶村,源自曹雪芹好友敦诚“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村内有古槐幽夏、古墩秋眺、河墙烟柳、古井微波等景点。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巨匠曹雪芹在西山著书红楼梦,1984年4月22日,村内修建了我国首座曹雪芹纪念馆。纪念馆设4个院落、6个展室,展示了曹雪芹的家世、著书环境和红楼梦的研究成果。

    从曹雪芹纪念馆的相关资料中知道了红楼梦中“木石前盟”和“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尘世若许年”的顽石的原型原址所在——植物园内卧佛寺西北山坡上。

    赶到樱桃沟已经是下午四点,辗转盘桓之后,终于寻至一处景点,路边的说明标牌如下:

    石上松

    石上松因巨石上生有一株侧柏而得名,松柏相近,民间俗称“石上松”石高10余米,柏高约7米,树龄600多年。相传曹雪芹受此景启发,故而创作了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

    我历来有些红楼情结,观之、赏之、叹之,仰之弥高。

    那石之姿态和情状,确实奇异,仿佛从天而降的“飞来石”悬悬地坐落在山坡上,危而不倾,悬而不倒——难道真的是女娲补天之后剩下的那枚五彩石,无用之后,弃于大荒山?

    更为奇妙的是那株侧柏,深深地嵌入了“飞来石”的缝隙里,经历着、感受600多年的风霜雨雪。

    巨石本来就是悬卧着的,侧柏又悬在石缝里,给人的直接的感官刺激就是——悬妙。

    悬,是担心石的倾倒,树的脱落;妙,是树与石的合体——从时间上推论,似乎不分先后,石与树同时出现;从结构上审美,石与树难分难解,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石不离树,树不离石。

    甚至让人的心理生出一种臆想的结果:同生死,共命运。

    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遁入一空门。

    都是“玉”尊贵而圣洁,他们是同类,更是同体。

    因为是同体,石崩而树不独生,树死而石也俱毁。

    黛玉泪尽而逝,是肉体的毁灭,是灵魂的回归。

    宝玉遁入空门,是灵魂的覆灭,是躯壳的残存。

    所以,红楼梦的结局是,宝玉黛玉共同走向了覆灭,实现同生共死的夙愿——这是笔者面对“石上松”的解读,也是曹雪芹创作的初衷。

    小径的上边是“木石前盟”的原型——“石上松”

    小径的下方即是“元宝石”——女娲补天之后剩下的那块五彩石。

    “元宝石”的说明标牌上写着:

    元宝石

    元宝石因其形似元宝而得名。相传,曹雪芹受此石启发,在红楼梦第一回写到:“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好处”由此给书中的主人公取名“贾(假)宝玉”

    比“木石前盟”更为奇妙的是:与元宝石仅仅相依是一株古树,就像一位红巾翠袖的古侍女倚栏眺望——而这样一个处景点居然没有任何说明,资料上也没有任何介绍——但我却发现了红楼中的“新大陆”欣喜不已。

    这样的精致应该是曹雪芹笔下“金玉良缘”的原型。

    之说以这样说,缘于旁边的“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的原型,是缘于木与石的合体,难解难分,患难与共,同生共死;而这里,金玉之缘,缘于这株古树对元宝石的相依相偎——仿佛看到了宝钗与宝玉的婚姻关系——这里没有爱情,只有婚姻。“夫荣妻贵”藤萝绕树般的依附式的婚姻在这里得到了形象体现。但是,他们的关系仅仅是“依偎”而已,树与石是完全可以独立分开的——这也暗示了金玉良缘的终局。相反,松上石的结局则不同,要么同在,要么共毁——这是宝黛之间的爱情象征——这里虽没有婚姻,却印证了坚贞的爱情。

    究其本质,宝玉与宝钗、黛玉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只不过与黛玉的缘深、缘长,乃至与生命、与灵魂相连,地久天长;而与宝钗的缘浅、缘短罢了,只是现实尘世中的一段,如昙花一现。

    黛玉是绛珠草,与神瑛侍者有着前世的爱情之盟,因为他们曾经有着生与死的经历,所以才有今生的生死之恋!

    宝钗是什么草呢?与神瑛侍者之间又曾有着怎样的情缘?

    或许,这是曹雪芹未能写完的后续。

    2013-6-15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