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0.info,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大山恭送安西离开之后,便老老实实地站在门外等着会议结束。像这种级别的会议,即便是于大山这种“老资格”归化民,也还不具备旁听的资格,不过站在会议室外面倒也没人会去管他。
于大山自己倒是很兴奋,虽说现在自己已经当上了高级工头,每天要指挥手底下几百号人在工地上劳作,但海汉首长们商量事情的时候,大多是关起门来开会,少有这种能够直接听到会议内容的时候。
便听会议室中一个声音说道:“……下面我们商量下驻广办的人选问题。现在施耐德和何夕已经拿出了详细的人员配置方案,就等着我们派人去广州了,我先说一下他们的方案……”
于大山一听这声音便知是陶东来陶首长在说话,当下赶紧竖起了耳朵仔细听下去。他倒不是想要打听什么机密,而是纯粹地出于好奇,想知道这些海汉的首长们在开会时究竟是怎么决定事务,分配工作。
关于驻广办的人选问题,相关部门其实已经有所准备,也早就做好了人员备选工作。驻广办给出的这份人员配置方案,与各个部门之前的预计出入并不大。信产部出一人专门负责信息搜集和两地联络,海运部出一人负责安排广州方面的货运事宜,民政部出一人负责移民事宜,医疗部出一人负责卫生防疫,军警部出两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除此之外就是忠心可靠的归化民数人,去驻广办负责跑腿打杂之类的事情。
方案拿出来之后,相关部门很快就拿出了备选人员的名单,然后迅速确定了将要派驻到广州的几名穿越众。于大山这个旁听者也可算是第一批得知这个消息的人,不过他的注意力可没有放在那几个即将被派往广州的海汉首长身上——这次将会选拔数名归化民一同前往广州,这才是他所关心的重点。
在穿越集团登陆胜利港之前,于大山只是个普通的渔民,没有受过教育也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但穿越众的到来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无桅无帆的铁船也可以在水上行驶,修堡立寨竟然如此容易,往年打得不可开交的黎苗两族年轻人居然能够一起为海汉人效命……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这几个月中,也让他看到了改变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希望。
因为“投身革命”的时间最早,所以于大山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海汉人的重用,并且被长期树立为优秀归化民的榜样。于大山对于自己能够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十分满意,倒也没什么想当老爷的痴心妄想,不过对自己的儿子于小宝今后的前途,他的确是有更高的期许。
在于大山看来,海汉首长们分文不收便将于小宝收进了学堂读书识字,这绝对是一种仁慈的恩赐,而且他也看得出自己儿子在海汉首长当中很是受宠,不但经常能在一号基地内与首长们同吃同住,甚至还能骑着首长们专用的宝车座驾出行,这待遇在整个胜利港的归化民中也是少见,据说就只有于小宝和那位黎族长老的公子才能享受到。
海汉首长们究竟想做什么,于大山并不是太懂,但源源不断到来的移民和越来越多的出产,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迹象让他意识到海汉首长们绝对不是甘于据守一地的小小海商,现在就连崖州的水军把总也三不五时地来胜利港朝贡——于大山可是看到过好些次,那位被海汉首长们放回去的罗把总在回到胜利港见到海汉首长时脸上那种卑躬屈膝的表情。
还有那个一到胜利港就被圈禁起来的魏巡检,虽然对方多半已经记不起自己这个平民百姓了,但于大山可是记得前两年在从崖州回来途中被对方搜去了辛苦卖海产换来的二两银子,那次经历气得他回来之后大病一场,差点连性命都丢了。但这家伙到了胜利港之后却半点也嚣张不起来,每天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内活动,这样的处理措施看得于大山很是解气。于大山甚至可以预计,要不了多长的时间,那位魏巡检脸上的表情就会慢慢变得跟罗把总一样了。
安南移民的到来,让于大山意识到原来海汉首长们去安南国设立的据点已经获得了成功。而广州客商的船队到访胜利港,则是象征着本地已经与广州这个据说是南中国最大的城市建立起了联系。海汉首长们还能做出多少出人意料的事情,于大山不知道也想象不出,但有一件事情于大山却是已经认准了——靠着大明官府,自己这辈子就只能当个穷渔民,并且很可能子子孙孙也只有继续当渔民的命,但若是靠着海汉首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机会却是可以期待的。
海汉首长们时时都把“文化”、“知识”挂在嘴边,个个都是知书达理,甚至连伙食团负责炒菜的樊大厨樊首长张嘴都能随便念几句唐诗出来,这种文化气氛让只字不识的于大山十分向往和崇拜。他也深知自己岁数大了学不了多少东西,但自己儿子如果能得到首长们的培养照顾,日后肯定也能成为和首长们一样的人上人。而于小宝今年已经年满十六,要想日后在首长们手底下混出名堂,那就必须得做点事情了!
为海汉首长们做事,在本地混得最好不过就是于大山自己这样,做一个高级工头了。但如果能去广州,似乎会有不一样的出路——那位施先生可是生财高手,传说能够点石成金,本地的出产能销往外面,大多都是靠了施先生的本事。如果能让于小宝跟着施先生做事,就算没学到多少本事,能去广州见识见识也是一件好事。若是于小宝能学到一两分施先生的本事,那日后光大于家门楣就有指望了。
于大山满脑子想着自己的事情,连会议是什么时候结束的都没注意到,直到宁崎从会议室里出来,他才一下子醒过神,想起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赶紧迎上去道:“宁先生,这里有一份文件需要签字。”
宁崎接过来看了看,便掏出笔签了自己名字,正准备离开时便听于大山低声道:“宁先生,小人有几句话想说。”
宁崎皱眉道:“怎么你这毛病就改不过来了?”
“不是小人,是我,是我!”于大山连忙更正道,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没用。
“有什么事就说吧,是不是小宝的事情?”宁崎随口问道。
“宁先生真是料事如神!”于大山赶紧用脑子里有限的词汇拍了一记马屁,这句成语还是于小宝前几天告诉他的,也算是活学活用了。
“小人……我刚才在外面等着宁先生的时候,无意听到执委会准备选派归化民去广州……”于大山眼巴巴地盯着宁崎说道:“我……我想替我家小宝报个名!”
宁崎皱了皱眉道:“去广州?那小宝这书就不念了?”
“施先生不是在广州吗?小宝若是能跟着施先生,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于大山倒是早已经想通了其中关节。在他看来海汉首长们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即便不能跟着宁先生念书,跟着施先生那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于大山见宁崎脸有犹豫之色,便又补充道:“小宝这孩子一向听话,宁先生也是知道的,去广州替首长们做些跑腿打杂的事情再合适不过。”
于大山恭送安西离开之后,便老老实实地站在门外等着会议结束。像这种级别的会议,即便是于大山这种“老资格”归化民,也还不具备旁听的资格,不过站在会议室外面倒也没人会去管他。
于大山自己倒是很兴奋,虽说现在自己已经当上了高级工头,每天要指挥手底下几百号人在工地上劳作,但海汉首长们商量事情的时候,大多是关起门来开会,少有这种能够直接听到会议内容的时候。
便听会议室中一个声音说道:“……下面我们商量下驻广办的人选问题。现在施耐德和何夕已经拿出了详细的人员配置方案,就等着我们派人去广州了,我先说一下他们的方案……”
于大山一听这声音便知是陶东来陶首长在说话,当下赶紧竖起了耳朵仔细听下去。他倒不是想要打听什么机密,而是纯粹地出于好奇,想知道这些海汉的首长们在开会时究竟是怎么决定事务,分配工作。
关于驻广办的人选问题,相关部门其实已经有所准备,也早就做好了人员备选工作。驻广办给出的这份人员配置方案,与各个部门之前的预计出入并不大。信产部出一人专门负责信息搜集和两地联络,海运部出一人负责安排广州方面的货运事宜,民政部出一人负责移民事宜,医疗部出一人负责卫生防疫,军警部出两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除此之外就是忠心可靠的归化民数人,去驻广办负责跑腿打杂之类的事情。
方案拿出来之后,相关部门很快就拿出了备选人员的名单,然后迅速确定了将要派驻到广州的几名穿越众。于大山这个旁听者也可算是第一批得知这个消息的人,不过他的注意力可没有放在那几个即将被派往广州的海汉首长身上——这次将会选拔数名归化民一同前往广州,这才是他所关心的重点。
在穿越集团登陆胜利港之前,于大山只是个普通的渔民,没有受过教育也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但穿越众的到来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无桅无帆的铁船也可以在水上行驶,修堡立寨竟然如此容易,往年打得不可开交的黎苗两族年轻人居然能够一起为海汉人效命……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这几个月中,也让他看到了改变自己和家人未来的希望。
因为“投身革命”的时间最早,所以于大山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海汉人的重用,并且被长期树立为优秀归化民的榜样。于大山对于自己能够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十分满意,倒也没什么想当老爷的痴心妄想,不过对自己的儿子于小宝今后的前途,他的确是有更高的期许。
在于大山看来,海汉首长们分文不收便将于小宝收进了学堂读书识字,这绝对是一种仁慈的恩赐,而且他也看得出自己儿子在海汉首长当中很是受宠,不但经常能在一号基地内与首长们同吃同住,甚至还能骑着首长们专用的宝车座驾出行,这待遇在整个胜利港的归化民中也是少见,据说就只有于小宝和那位黎族长老的公子才能享受到。
海汉首长们究竟想做什么,于大山并不是太懂,但源源不断到来的移民和越来越多的出产,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迹象让他意识到海汉首长们绝对不是甘于据守一地的小小海商,现在就连崖州的水军把总也三不五时地来胜利港朝贡——于大山可是看到过好些次,那位被海汉首长们放回去的罗把总在回到胜利港见到海汉首长时脸上那种卑躬屈膝的表情。
还有那个一到胜利港就被圈禁起来的魏巡检,虽然对方多半已经记不起自己这个平民百姓了,但于大山可是记得前两年在从崖州回来途中被对方搜去了辛苦卖海产换来的二两银子,那次经历气得他回来之后大病一场,差点连性命都丢了。但这家伙到了胜利港之后却半点也嚣张不起来,每天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内活动,这样的处理措施看得于大山很是解气。于大山甚至可以预计,要不了多长的时间,那位魏巡检脸上的表情就会慢慢变得跟罗把总一样了。
安南移民的到来,让于大山意识到原来海汉首长们去安南国设立的据点已经获得了成功。而广州客商的船队到访胜利港,则是象征着本地已经与广州这个据说是南中国最大的城市建立起了联系。海汉首长们还能做出多少出人意料的事情,于大山不知道也想象不出,但有一件事情于大山却是已经认准了——靠着大明官府,自己这辈子就只能当个穷渔民,并且很可能子子孙孙也只有继续当渔民的命,但若是靠着海汉首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机会却是可以期待的。
海汉首长们时时都把“文化”、“知识”挂在嘴边,个个都是知书达理,甚至连伙食团负责炒菜的樊大厨樊首长张嘴都能随便念几句唐诗出来,这种文化气氛让只字不识的于大山十分向往和崇拜。他也深知自己岁数大了学不了多少东西,但自己儿子如果能得到首长们的培养照顾,日后肯定也能成为和首长们一样的人上人。而于小宝今年已经年满十六,要想日后在首长们手底下混出名堂,那就必须得做点事情了!
为海汉首长们做事,在本地混得最好不过就是于大山自己这样,做一个高级工头了。但如果能去广州,似乎会有不一样的出路——那位施先生可是生财高手,传说能够点石成金,本地的出产能销往外面,大多都是靠了施先生的本事。如果能让于小宝跟着施先生做事,就算没学到多少本事,能去广州见识见识也是一件好事。若是于小宝能学到一两分施先生的本事,那日后光大于家门楣就有指望了。
于大山满脑子想着自己的事情,连会议是什么时候结束的都没注意到,直到宁崎从会议室里出来,他才一下子醒过神,想起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赶紧迎上去道:“宁先生,这里有一份文件需要签字。”
宁崎接过来看了看,便掏出笔签了自己名字,正准备离开时便听于大山低声道:“宁先生,小人有几句话想说。”
宁崎皱眉道:“怎么你这毛病就改不过来了?”
“不是小人,是我,是我!”于大山连忙更正道,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没用。
“有什么事就说吧,是不是小宝的事情?”宁崎随口问道。
“宁先生真是料事如神!”于大山赶紧用脑子里有限的词汇拍了一记马屁,这句成语还是于小宝前几天告诉他的,也算是活学活用了。
“小人……我刚才在外面等着宁先生的时候,无意听到执委会准备选派归化民去广州……”于大山眼巴巴地盯着宁崎说道:“我……我想替我家小宝报个名!”
宁崎皱了皱眉道:“去广州?那小宝这书就不念了?”
“施先生不是在广州吗?小宝若是能跟着施先生,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于大山倒是早已经想通了其中关节。在他看来海汉首长们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即便不能跟着宁先生念书,跟着施先生那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于大山见宁崎脸有犹豫之色,便又补充道:“小宝这孩子一向听话,宁先生也是知道的,去广州替首长们做些跑腿打杂的事情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