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刘秀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更始王朝在洛阳安家,无论从理论上、道义上还是政治上,都占据了复兴汉室的制高点。

    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就是这一拨人打垮了万人唾弃的王莽政权,满足了“人心思汉”的社会愿望。

    至于具体活儿是谁干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详情。

    况且,我们刚才说的更始的高级干部进城时候的场景,还没有广播电视现场直播,真正在现场,看到他们

    连衣服都穿不整齐、只有刘秀单位干部职工还象个样子的,毕竟为数不多。

    但是,我们前面也说了,由于全国各地的武装割据势力还很多,很多人都对一哥的岗位有想法,更始政权

    要想控制全国整个局面,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

    于是,更始王朝在住下来以后,立即着手把政权的骨架搭建起来。

    创立政权既是体力劳动,更是脑力劳动,既需要广泛的人脉支持,更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确实不是一般

    人能干好的。

    由于在这个王朝的高层,“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充分发挥着作用,真正能干好这个活儿的干部几乎找不到。

    这样,更始王朝就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搞得很简单,派出许多使者到有关郡国去通知:谁先归顺就承认和恢

    复谁的爵位。

    (先降者复爵位)

    这也就是说,别管你是原来新莽的干部,还是拥兵自称的豪强,只要你率先投降,承认我更始政权,那么

    你该干啥还干啥,原来多大的官儿还是多大的官儿,原来管理多大的地盘儿还管理多大的地盘儿。

    为了尽快收降各地,更始王朝给了这些使者很大的权力: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问题、相机行事

    ,还可以用更始皇帝(刘玄)的名义任命2000石(省部级)以下的官儿。

    这些使者的基本素质是很低的,他们手握超过一般钦差大臣的重权,到了地方作威作福、敲诈勒索,随心

    所欲地提出个人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任用撤除干部。

    一开始,更始王朝收复地方政权的工作进行得轰轰烈烈。

    但是,表面看来这些工作进行得很热闹,其实是完全失败的。

    因为,更始干部以自己低下的素质、恶俗的作风胡作非为,很快出现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工作简

    单粗糙,根本没有起到巩固更始政权的作用;二是向各地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干部的**、懦弱和无能;三

    是直接把各地的一些有真实本领、德才兼备的人物排斥出去,推向了自己的反面。

    我们这样说,都是有证据的。

    我们先来看看更始的使者是怎样收复幽州上谷郡的。

    前汉的上谷郡大体在今天河北省西北部一带,郡治沮阳在今天的怀来东南。王莽登基后,把郡名改为朔调

    ,郡太守改称连率。

    为了不惹大家烦,我们还是沿用旧称吧。

    郡太守耿况是个精通儒学的文人,发现变天了,考虑到自己是王莽政权任命的干部,很是不安,就派自己

    的长子耿弇去洛阳打探虚实,好决定自己和家族的进退。

    儿子还没有回来,更始的使者就先到了。

    更始使者一来到,耿太守不知深浅,就连忙亲自出来接待,并按照规定呈上太守的印绶,明确表示了自己

    愿意归顺更始王朝的态度。

    使者收下印绶。

    如果按照更始的规定,使者应该查验后还给耿况,宣布承认他的太守身份和地位。

    但是,使者没有马上归还。

    到了第二天,使者仍然没有把印绶归还耿况的意思。

    不知这里面有什么原因,但肯定是有原因的。

    大家知道,在那个时候,印绶是地方官儿处理政务的凭信,是安身吃饭的家伙。没有印绶,官员不能处理

    政务,丢了印绶,官员被拿问,甚至判刑、杀头的可能都有。

    郡秘书长(功曹)寇恂见势不妙,十分气愤,带上几个兵去见使者,要求立即归还太守的印绶。

    寇恂不仅德才兼备、智勇双全,是个猛人,而且自幼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

    洞察力。

    他是个重要角色,将来还多次出场给我们演绎精彩的故事,我们稍后还要再作详细介绍。

    使者不仅不归还印绶,不说明理由,还打着官腔斥责寇恂说:“我是天王(更始皇帝)派来的使者,你一

    个小小的功曹想威胁我吗?”

    (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

    寇恂也是不世之才,不仅没有被吓住,反而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地质问使者:

    “我并不敢威胁使君,只是认为您考虑问题实在欠周详。现在天下刚刚初步安定,新朝廷的信义还不为人

    所知,您奉更始皇帝的使命巡临四方,有关郡国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耳朵望风归顺的。现在您刚到上谷就不

    守信用,破坏归顺之心,催生离叛之意,还怎么号令其它郡国呢?况且耿太守在上谷,长期得到广大干部群众

    的敬爱,现在看来您要换了他。假如换的是个贤能的人,在这局势不稳的情况下会给地方带来骚扰,假如换的

    是个无德无才的家伙,只会更加添乱。我为您着想,还是不如把印绶还给耿太守,让广大干部群众安心吧。”

    寇恂的这番话理直气壮,用大信、大义、大理,对使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的很有水平,也很有分寸。

    这个使者如果稍微有点儿素质和政治头脑,应该顺水推舟,把印绶还给耿太守,安定了局势,自己顺利完

    成了任务,还卖给寇恂一个人情。

    况且,寇恂是带兵来的,摆明了是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但是,这个使者就是这么不识时务,既不正面回答寇恂,也不交还印绶。

    我们不能理解这个使者到底为什么要为难耿太守,因为按照更始政权的规定,耿太守主动响应号召,还应

    给与表扬的。

    那么,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我们说只有两种可能,他要么是不知轻重是非的庸才;要么是索要好处,或

    者其它个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非要在这儿敲一笔。

    那就不能客气了!

    于是,寇恂立即命令手下,以使者的名义请耿况过来。

    耿太守刚一进来,寇恂立即上前从使者那儿夺过印绶,把系着大印的绶带给耿况挂在身上。

    (进取印绶带况)

    看来使者不过是欺软怕硬,见此情景,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宣布任命耿况为上谷太守。

    就这样,上谷郡新旧政权的交接算是完成了。

    由此可见,寇恂对形势的把握、处理事情的机智果敢,都是更始使者不能相比的。

    他实在是个人才。

    当然,他对更始的失望也由此更加强烈了。再加之早就从内心仰慕刘秀,他就加快了追随刘秀的步伐。

    由此也可见,更始王朝收降恢复地方政权的工作,不过是个黑色幽默。

    我们再看看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郡的情况。

    渔阳郡是上谷郡东边的邻居,更始收复它的工作没费吹灰之力。

    更始派来这儿的使者名叫韩鸿,是宛城人。很巧,韩鸿一到渔阳,就遇上两位老乡,一个叫彭宠,一个叫

    吴汉。

    由于彭、吴二人将来出场的机会太多,我们必须先稍加介绍,也让他们给大家打个照面。

    彭宠,字伯通,出身干部家庭。他的老爸彭宏曾在前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威震一方。

    王莽篡位后,下狠手收拾不听话的干部,彭宏与著名的鲍宣等正直的官员一起被害。

    老爸死后,彭家生活陷入困顿,彭宠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他很年轻时即在家乡出任郡机关干部,后来又任王莽大司空王邑的僚属(元士),跟随王邑镇压舂陵子弟

    和原绿林军数部组成的联军。

    所以,彭宠又是与更始联军结过仇的人。

    后来,听说自己的弟弟加入了更始联军,彭宠知道王莽的人手黑,怕受弟弟牵连被害,就与同乡吴汉一起

    逃亡到渔阳,躲在老爸当年的一个老部下家里,暂时栖身。

    吴汉,字子颜,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在宛城乡下担任过村民组长(亭长)。

    王莽末年,吴汉因为朋友犯事儿受牵连,逃亡到渔阳,以贩马为生。

    渔阳已是边郡,加上大灾荒引起的大动乱,社会环境十分复杂。

    吴汉是豪侠型的性格,身在异地,生活贫困,贩马又赚不几个钱,但他轻财好义,每过一处,都很注意结

    交豪杰人士。

    老乡彭宠就是他在这个时候结交的。

    彭宠后来数易其主,又割据自立,在腥风血雨的社会变革中没有找到北,被刘秀打趴在地,死得也不太好

    看;吴汉勇武绝伦、阴鸷残忍、谨慎尽责,后来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建立了很多功勋,官至刘秀的最高军事长

    官(大司马),名列“云台28将”。

    但是,目前这哥儿俩都是流民,躲在渔阳混饭吃。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