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0.info,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掉头狂逃。

    史记项羽本纪中,对这段战史作了简单的记载:

    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史记项羽本纪)

    唉,原来这个刘邦就是这么点本事,明明打不过人家,却非衔尾急追。现在终于追上了,楚军回身反击,刘邦的汉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慌忙退入壁垒,挖掘深堑,就此躲在里边,不敢出来了。

    这真是何苦!

    6、忽悠需要真诚

    刘邦撕毁刚刚签订的和平协议,率汉军追杀项羽,追上了却不敢上前,结果反被愤怒的楚军转身杀回来,杀得汉军一败涂地,狼奔豕突。这次遭遇战的爆发地点在固陵,所以此战又称固陵战役,是垓下战役的前哨战。

    后世书呆读书至此,无不扼腕叹息,曰:“假使项羽抓住战机,乘胜追杀,扩大战果,在韩信、彭越两支强大的军队赶来之前,先行将刘邦歼灭,必然是时局倒转,山河易主。可惜项羽智商不足以敷用,缺乏战略眼光,错失了良机。惜哉,惜哉!”

    但实际上,项羽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又或者可以说,刘邦先行一步,早已将这种可能彻底封死了。

    比较刘邦与项羽,毫无疑问,项羽比刘邦更能打,因为他年轻——发生固陵战役这一年,刘邦五十五岁,项羽三十一岁。一个三十一岁的壮年汉子,肯定比五十五岁的老头更能打,这是可想而知的。

    但项羽的组织协调能力,比之于刘邦,差得不可以道理计。想当初,刘邦起于沛县,率领着一批贩夫走卒,却几历血战,生生地把这些商贩市侩打造成了天下名将。如小吏曹参,如卖丝缯的灌婴,如杀狗的樊哙,假如没有刘邦,就不会有他们封侯拜相的人生。这强大的统御及人才培养运用能力,岂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刘邦这边,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人物,对刘邦提出些极有价值的建议,这时候刘邦没二话,立即采用。能够集众智为己用,这话说得简单,但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

    反观项羽,他始终是在吃老本,不停地消耗项梁时代积累的战争资源。他所统辖的战将,全都是项梁留给他的,没有一个后起之秀,能够在他的阵营脱颖而出。就连韩信这种天才将领,落到项羽手中,最多只不过是个执戟跟班的警卫员。项羽从未有过挖掘人才的想法,他眼里只有自己,根本不曾有别人。

    有意思的是,刘邦虽然最善于用人,却对人粗暴无礼,特别喜欢羞辱别人。动辄指着对方的鼻头骂祖宗,又或是以“踞而洗”的姿势有意让对方羞恼。而项羽却恰恰相反,他眼里只有自己,永远不承认别人的能力,但对待别人的态度却是温文尔雅、温柔体贴、温情无限、温莹如玉。

    刘邦之所以待人粗暴无礼,甚至无耻,那是因为他居于智力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俯视对方,洞悉对方的心事。知道他纵然这样做,对方也无可奈何于他。而项羽之所以待人温柔如处子,那是因为项羽看不明白对方,权以温和的态度为笼络,以便忽悠对方为自己效死。两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智力鸿沟,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是高智商地界,鸿沟以东是低智商地盘,高智商的刘邦,肯定会越过这条鸿沟,来欺负智商不够用的项羽,这是野蛮世代人类残酷博弈的必然。你不能要求蛮荒时代的刘邦,有着爱护低智商项羽的心思,这不符合人性。

    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解释一件事——何以项羽不抓住战机,于固陵大胜而后全歼刘邦。他歼灭不了,楚军虽然有十万,却被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抢走了风头,落得个整体战斗力低于汉军。固陵虽胜,只是激愤之下出手,并没有胜算。

    此外还有一桩事,项羽曾经用来横行战场的大杀器,已经被刘邦夺走。

    这枚大杀器,就是新崛起的骑兵战。

    刘邦甫出三秦,在彭城一战,被项羽以新式的骑兵战,生生杀掉了二十多万人。刘邦以其不可思议的机敏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他的骑兵师,由灌婴统领。这就立即削弱了项羽的优势。随后,韩信攻克赵国,胁迫北方的燕国臣服,这就彻底掐断了项羽的战马来源。

    当时的战马只能从北方购买,或者是从秦国,又或者是从燕国。但这两个地方,全都被刘邦牢牢地控制了。此后刘邦对项羽实行了武器禁运,采用冷酷的经济封锁的方法,彻底断绝了项羽恢复骑兵优势的念头。

    这就是固陵战役后双方再度僵持的原因。项羽太能打,刘邦一个人灭不了他。而刘邦亲手带出来的汉军,整体作战能力高于楚军,所以楚军也无法拿下刘邦。

    只能是再一次的僵持,一如鸿沟时代。

    一边传令巩固己方防线,一边听着楚军凶猛的进攻声,刘邦忧心忡忡,问计于张良:“我们兵困于此,韩信和彭越之援军又迟迟不来,当此之时,应当何以处之呀?”

    张良说:“这不明摆着吗?楚军已经是死定了的,只差再在他们的棺材上钉上几枚钉子。这几枚钉子,必须让韩信、彭越他们来钉,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死死地压住棺材板,别让项羽再爬出来。但问题是,这节骨眼上,你凭什么让人家韩信、彭越来帮你钉钉子?项羽将亡,他们却谁也没有得到封地。如果大王你肯和他们共有天下,分地封王,他们肯定会来的。”

    刘邦说:“嗯不对呀,咱们不是封了韩信为齐王的吗?”

    张良说:“拜托大王,韩信不缺心眼,看不出来上次咱们是忽悠他吗?你说他是齐王了,他的封地在哪里?边界怎么划分?书面的合同又在哪里?这些全都没有,就是个忽悠而已。再说彭越,他想封王已经太久太久了,但他现在只是个魏相国,你想他会满意这个薪资待遇吗?所以,大王如果希望这俩家伙出兵,就得忽悠真诚一点。”

    “怎么个真诚法?”刘邦问。

    张良道:“大王,你看这么样如何,马上草拟合同,把睢阳至谷城通通分给彭越,那是他多年战斗过的地方,他最渴望能风风光光摆次大谱了。再把从陈地到东海,通通封给韩信,此外再把韩信的家乡也给他,他在家乡以钻人家的裤裆而成名,一定要让他回去找到仇家,再让对方也钻他的裤裆。如果大王这样做了,他们肯定会率师而来,届时破楚易如反掌。”

    刘邦摇头:“不,我不能同意你的建议。”

    “为什么?”张良大惊。

    “因为,”刘邦解释道“你只提到了韩信和彭越,却漏掉了个英布。英布那家伙也是很能打,千万不能漏掉他。因此,除了大封韩信和彭越之外,还要再把整个淮南通通封给英布,封他为淮南王。你看如何?”

    张良说:“唉,项羽是真的死定了,我好同情他。”

    7、猪一样的队友

    话说九江王英布,自打中了刘邦曝光计划的诡计,此后一直没打出个明白仗。但是当刘邦项羽鸿沟对峙的时候,他还是振作精神,重振旗鼓,进入自己的老巢九江地区,攻占了几个小小的县邑。但再想打得更光彩时,明显力不胜任。

    这时候,刘邦的大表哥刘贾带着游击队来了,与英布会师。会师后说:“老英,我发现你为什么弄不明白了,你跟项羽一样的缺心眼,就知道闭着眼睛打打打,这样硬打下去,你会死得很惨的。”

    “听我的,这次咱们用我表弟刘邦的高招。”

    “什么高招?”

    “忽悠!”

    于是刘贾派了人,拿了书信珠宝去寿春,找替项羽镇守后方的楚大司马周殷,承诺说:“大司马周殷,盖世英雄也,英雄就该跟英雄扎堆,如果周殷肯跳槽过来,这边封王封地,珠宝美女,大大地有,周殷岂有意呼?”

    没意才怪,周殷见利心喜,立即率正规军投降了刘贾英布的游击队。

    这下子英布爽了,先狠狠地报复那些背叛他的城邑。六地的百姓抗击英布最英勇,通通杀掉,男女老幼一个不留。还有城父,也是打英布打得比较狠的,这座城池干脆抹掉,一个活人也不留。

    血腥的大屠杀而后,新上任的淮南王英布,就意气风发地率领队伍,赶往垓下与韩信、彭越、刘邦会师。

    诸侯毕至,雄兵集结,项羽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现在来看看楚汉两军的作战序列。

    正方一号主力选手,刘邦之汉军:

    统帅:汉王刘邦。

    将军一:周勃。

    将军二:樊哙。

    将军三:王陵。注意这个王陵,他是早年刘邦的大哥,为了刻意与刘邦拉开距离,他故意和刘邦最为切齿痛恨的雍齿走到一起。但针对项羽的最后一战,他必须到场,因为项羽把王陵的母亲煮成了水煮肉片,王陵此来,是为母亲复仇的——现在再来看项羽干的这缺德事,你煮人家一个老太太干什么?平白为自己树立了这么一个冤家对头!如果项羽当时披麻戴孝,替王陵的母亲下葬,那就意味着把王陵转型成为了刘邦的敌人。但是项羽处置失策,以毫无理由的残暴,替自己找来了对头,助刘邦成就了事业。

    将军四:骑都尉郦商。他居然也在场,这真是莫名其妙,他的哥哥郦食其,就是受韩信坑害,被齐王水煮了。他在这里,而韩信是此战的总指挥,这就意味着,或者是他,或者是韩信,总会有一个人要倒霉的!

    将军五:骑都尉靳歙。

    将军六:御史大夫灌婴。他所统帅的楼烦骑兵,曾是项羽的杀人利器。但是现在,事易时移,时局倒转,灌婴其人以贩卖丝缯起家,追随刘邦先是成为车战高手,继而又成为骑兵大师,这神一样的学习能力,实在是令人惊叹。

    汉军兵力,约十万人。

    正方二号主力选手,韩信之齐军:

    统帅:齐王韩信。

    将军一:李左车。这是当时最具价值的兵法大师,他能够为韩信所用,固然令人惊讶。事实上,韩信拥有了这位神一样的兵法大师,已经成为了当时最有势力的人。但他和韩信一样,都是精熟于兵法之策,却对人性生疏隔膜,这种能力的缺失,成为刘邦的机会。

    将军二:孔熙。

    将军三:陈贺。

    齐军兵力,约三十万人。

    正方三号主力选手,彭越之梁军:

    统帅:梁王彭越。

    副统帅:大夫栾布。栾布是彭越少年好友,等到彭越起兵的时候,栾布却被人拐走卖到了燕国。此后他在燕国脱颖而出,带兵打仗,又被韩信俘虏。彭越向刘邦求情,赎回了栾布,现在栾布和彭越已经是生死之交了。

    梁军总兵力:约五万人。

    正方四号主力选手,英布之九江军:

    统帅:淮南王英布。

    将军一:刘贾。他是刘邦的大表哥,淮南地区游击司令,与英布配合烧杀劫掠,显然是为了提高彭越的人气,所以把他也划入了九江军系列。

    将军二:周殷。他是楚国的大司马,是项羽信任的人,项羽派他镇守寿春,弹压刘贾和彭越的骚乱。却不承想,他反而在六地屠城,跟随彭越来到了这里,这再一次证明了项羽的识人眼光太差劲,只有那些绝对不应该受到信任的人,才会受到项羽的信任。

    九江军总兵力:五万人左右。

    目前,汉军及其盟友联军拥有凶悍的战将一十二员,士兵超过五十万人。再来看看楚军方面的力量如何。

    反方种子选手楚军:

    统帅:西楚霸王项羽。

    参谋幕僚:左尹项伯。完了,看到这家伙,就知道项羽没咒念了。潜伏在项羽身边的间谍,已经取代亚父范增,成为了项羽的智囊。有此人在,这仗怎么打怎么输,项羽的识人眼光,再一次遭到了彻底的否定。

    将领一:将军季布。季布其人,是个忽悠大师,有句成语叫季布一诺,千金不易,就是他忽悠出来的。实际上他的为人,是季布一诺,给钱就卖。刘邦甚至都不敢统战他,他属于猪一样的队友,站在哪一队,就会连累哪一队丢分。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季布的舅舅丁公,他在彭城战役,楚军大胜时追杀刘邦,却因为刘邦几句甜言蜜语,就放走了刘邦。刘邦杀掉项羽后,第一个要杀的就是季布舅舅丁公,因为刘邦不喜欢这些给队伍带来负分的怪异人类。

    将领二:钟离昧。他是韩信的私交好友,也是目前项羽手下唯一能打的战将。长期以来,项羽作战,文靠亚父范增,武靠钟离味。但是刘邦施反间计,逼走了亚父范增,夺了钟离昧的兵权,让钟离昧归属大司马曹咎之下。结果曹咎无能战死,钟离昧却始终忠心耿耿,但最终,他的忠心沦为一场悲剧。

    将领三:项声。他是项氏族人稍微有点起色的战将,曾经在龙且手下,于九江大败反叛的英布。但是在跟随龙且往援齐国时,败于潍水之役,龙且被杀,他却逃了回来。但这一次,他似乎不再有可能逃脱了。

    将领四:项冠。

    将领五:项悍。

    楚军总兵力:约十万人。

    现在来比较一下楚汉双方的实力,楚军这边,将军只有五个,汉军十二个。而且汉军的兵力五十万,楚军的兵力只有十万。

    处于绝对劣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项羽这边还有猪一样的队友,和潜伏日久的间谍。这一仗,是项羽的终结之战。

    结局无可避免。

    8、夜半歌声

    “九里山前做战场,牧童捡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项羽终结之战,首先有个小小的热身赛,赛场就在九里山。

    公元前202年十月下旬,这一年刘邦五十五岁,距离他生命的终点,只剩下六个年头了。他最渴望的就是,在自己退出人生舞台之前,先行把刚刚三十一岁的项羽打回娘胎。于是刘邦项羽,各率十万兵马,对峙于淮阳地区。韩信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南下,兵至九里山,向楚军邀战。

    项羽腾不出手对付韩信,就派楚上柱国项它出场,可怜项它名不见经传,哪里能是韩信的对手?

    但是项它可不这么认为,而且项它甫出,就击溃了邀战的齐军。楚军大喜而狂追,结果,九里山下,伏兵四起,把楚军通通包了饺子。楚柱国项它,被韩信捉了俘虏。

    趁此机会,商贩灌婴的机动骑兵迅速向彭城移动,一举打破彭城,端掉了项羽的老巢。而后齐军在江苏北、安徽北及河南东一带跑来蹿去,兵锋直插项羽主力军的侧背。

    腹背受敌,项羽陷入绝境之中。这时候的他,可怜到了无以复加,由于老巢被端,后方失陷,楚军已经无所依凭。正所谓孤军难立,无奈之下,他率了楚国的军政官吏,携带大量的贵重物资,向东南方向撤退。这时候的楚国,形同于消亡,项羽成为了流失军政权,危机重重,困苦艰难。

    行至垓下地区,项羽停下来,找来大将季布、钟离昧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垓下这个地方蛮好,地势险要,可以构筑工事以备防御,借机整顿军备,恢复士气,以期与汉军展开决战。于是项羽将十万楚军一分为三,季布统一队兵马,屯于垓下西侧与南侧。钟离昧统一队兵马,屯于垓下东部及北部。项羽自率主力军,在垓下做无定向游转。

    得知消息,汉军、齐军、梁军及九江军纷纷赶往垓下,要参加这场规模庞大的盛宴。联军的布置是:齐军韩信驻于垓下东北地区,这实际上是韩信故意的,为了救他的老伙计钟离昧。淮南王英布的九江兵,驻于垓下的西南地区,正对着大将季布,这也是故意的,英布和季布也有秘密的关系,拦在季布的面前,就是为了放季布一条生路。梁王彭越指挥的梁军,驻于垓下的北部地区,以为一支机动的有生力量。

    大战在即,刘邦将全部的军事指挥权移交给韩信,并提出要求,务须一战而歼灭项羽。于是韩信以将军孔熙为左路,以费将军陈贺为右路,韩信自统主力,于中路展开主攻。刘邦跟在韩信的屁股后面督战,刘邦的后面还跟着周勃等人。愤怒的项羽冲出营垒,与昔日手下的仪仗队员展开激烈交火。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骁勇善战的项羽,这时候却疲软无力,被韩信打得一退再退,最后彻底退回营垒之中,闭关不出,拒绝再战。

    楚汉时代的攻战技术比较落后——这个意思就是说,相比于攻垒技术,当时的营垒是很坚固、很难打破的。在刘邦与项羽的交手之中,一旦失利,刘邦的做法就是迅速逃入营垒之中。一旦逃进去,项羽就无计可施。现在项羽也学了刘邦的缩头术,让刘邦看得咯咯直乐。

    项羽不肯出来,怎么办呢?

    这时候张良出来说:“这事好办,咱们不是有潜伏的内线项伯吗,让项伯把项羽叫出来。”

    “怎么个叫法?”

    “四面楚歌!”

    说到这个“四面楚歌”它已经构成传统文化中的固定成语,表示众叛亲离的意思。据史料记载,张良建议,以楚方投降过来的人,和汉军中善唱歌者,组成文艺宣传队,每夜围绕着楚营,不停地唱楚词楚歌。

    项羽这边,兵困垓下,兵少食乏,处境非常险恶。前线坚守营垒的士兵,每日黄昏,战事止息时,就能听到四周传来的楚歌之声。这歌声勾起了士兵的思乡情结,唤醒了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哪个浑账王八蛋,把他们从温暖的家中强拖到战场上来,与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生死血拼?这所谓的帝王基业,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垒前士兵的士气,受到了不可修复的挫伤。

    但受到挫伤的,只是前线士兵的锐气,营中深处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因为当时没有扩音装置,垒外的歌声,丝丝缕缕,最多只能透入营垒的边缘,再往前就危险了。大嗓门的歌手,说不定被黑暗中一箭射来,当场穿喉,这就划不来了。

    所以这个夜半歌声,实际上并非是唱给垒前士兵们听的。汉军所希望的听众,只是项羽一个人。

    但项羽的中军帐,在歌声抵达不到的军营深处,这又该怎么办?

    于是项伯应时出场,他负有重大使命,必须要让项羽听到这四面八方的夜半楚歌!

    9、夜宴别姬

    入夜,项伯走进项羽的军营,力劝项羽夜间巡视军营。项羽这个人生性高傲,谁的话也不听,就听项伯的,因为项伯只拣他喜欢听的说。于是项羽兴冲冲地披挂出来,准备鼓舞军心。但当他走到营垒的边缘时,终于听到了那阴森森的夜半歌声。

    当时项羽十分震惊,说了句:“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国全境占领了吗?要不然的话,他们之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好了,项伯潜伏项羽身边许多年,终于完成了所有的使命。现在,他就坐观事态的正常发展了。

    项羽的意志遭受重创,几近瓦解。于是他返回营帐,叫过来虞姬陪伴,饮酒浇愁。

    项羽有两桩最爱,一是美人虞姬,一是名驹乌骓。他一生征战,形影不离的,就是这两件宝贝。当天夜里,项羽和虞姬饮酒,悲歌慷慨,并作了一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然后项羽把这首诗唱出来,大意是:我的力气能拔山,我的气势能吞天。不料时势已逆转,乌骓宝马也枉然,乌骓枉然怎么办?虞姬你说怎么办?你快点说怎么办?

    虞姬又能怎么办?只好也作首诗,谱上曲子唱给项羽听。根据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当时唱的是:“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虞姬仗剑而起,自刎身亡。

    理论上来说,项羽如果想要制止虞姬自杀,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项羽显然没这个意思。事实上,这场夜宴,不过是盏催命酒,项羽认为,只有自己在虞姬身边,虞姬才能够幸福,如果这绝世美女落入别人手中,就会很悲惨很悲惨——但这个男人却忘记了,虞姬跟随项羽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8年,到了夜宴别姬的这一天,满打满算,虞姬跟在项羽身边,已经整整六年了。

    这六年的时间里,两人形影不离,项羽不管打到哪里,身边都要带着虞姬。但最终,虞姬仍然只是一名宠姬,不过是项羽喜欢的精美性器,从未曾想到过给她一个名分。甚至,在项羽进入关中,大封天下,而后占彭城以西楚霸王自居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过正式娶她。

    作为一个女人,虞姬心里必然有着成为项羽夫人的渴望,但是项羽显然没这个意思。

    直到现在,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才突然发现虞姬的价值——不能让别人得到她的价值!

    该如何评价项羽呢,单只是从他对待虞姬的态度上?

    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但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把霸王别姬的场景,描写得非常感性,非常文艺:“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最后这个不能仰视,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时候如果有谁仰视,惹火了项羽,一剑砍了你,找谁说理去?

    虞姬已死,项羽心事了却,他已经失去了这世上最值得留恋的,剩下来的,只有一颗枯死的心。就在这里夜里,他披挂上马,率领了身边最精锐的八百骑兵,趁夜出了军营,扔下十万傻兮兮的楚军士兵,自顾突围而走了。

    他竟然扔下了那些信任他、追随他的子弟兵,任由这些可怜虫落入汉军齐军梁军九江军的魔爪中,羔羊一样被肆意宰杀。

    当然,项羽也可以这样解释: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要项羽逃脱了,说不定还会有机会卷土重来,击败刘邦,为被项羽扔下的十万楚军复仇。可问题是,这十万大军,原本是支极具战斗力的有生力量,倘若有组织地突围,足够让刘邦喝上一壶。项羽身为三军主帅,竟然弃军而逃。这实际上是以十万楚军为诱饵,掩护自己的逃亡。

    让十万条鲜活的生命,掩护自己一个人,项羽这件事,很难获得正面的评价。

    早在陈胜死后的项梁时代,秦将章邯进攻魏国,联军援赵,却被章邯击败。当时的魏王咎,为了保护居民,以自己***为条件,和秦兵达成了不可屠城的协议。魏王咎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没有丝毫名气的,但魏王咎之死所焕发的人性光芒,令得拔山举鼎、弃军而逃的项羽,霎时变得惨淡微弱,不堪提起。

    一旦发现了项羽的人格存在着巨大缺陷,对于他此后的行为,就只能用一种淡泊而理性的视角来观察。

    这时候我们才会发现,项羽所谓的时不利兮,纯属扯淡。他的一生,运气好到了不能再好。首先,他拥有武将世家的巨大光环,刘邦的草根出身根本无法与他相比。其次,项羽追随叔父项梁起兵,又接收了项梁的丰厚遗产,所以才会在杀害上将军宋义,夺取军权时,获得了部众的支持。而刘邦可没这么个了不起的叔父替自己铺路,只能自己手撕牙咬,一点点地累积资源。

    但是,这么丰厚的军事遗产落到项羽的手中,却被他治理得支离破碎,最优秀的韩信逃了,最有智慧的范增被他赶走了,最忠诚的钟离昧遭到他的猜测疑忌,最后竟被他丢给了齐军,沦为无辜的牺牲品。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统领项梁留给他的班底,经营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提拔一个新人,没有任何人能够在他手下做出成绩来。这要多么的苛刻尖酸,才能够把事情做到这么绝?

    韩信曾经指控说,项羽待部下,有功不赏,即使是逼到没办法,非要授权给部下的时候,还拿着印玺不停地摩挲,摩挲得印玺棱角都圆滑了,还舍不得撒手。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心态。想他项羽再大的本事,一个人能坐得了多少官位?你总得把一部分责任和权力,分配给别人吧?

    项羽是一个没有分享意识的人。他的人格缺陷,并非唯我独尊这么简单,他是一个心理无比阴暗的人,别人一点点的收获或快乐,都会对他造成强烈的刺激,让他感受到莫大的痛苦。他之所以把虞姬长期带在身边,却始终不肯给虞姬以名分,目的不仅仅是要享受虞姬的肉体,还要享受虞姬求之不得,说又不敢说的那种委屈和痛苦。

    这就是项伯背叛他的根本原因,跟随他,你什么都不可能得到,那么又为什么非要沦为他极端自私的牺牲品呢?虞姬没有选择,但项伯可以有。

    这样的项羽,他的成功是极为偶然的。名将的身世,项梁替他积累的资源,这些都是别人所不曾拥有的幸运。而他的失败,只不过是他人格的破产,是他无法克制心理阴暗的最终结果。

    是该结束的时候了,项羽必须要为他的人格缺陷埋单!

    10、新的战役

    项羽弃军而逃,连刘邦都没料到,等他接到消息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刘邦立即下令,让灌婴率五千骑兵追杀。理论上来说,项羽已经出逃一夜了,乌骓马奔速惊人,再追上他的可能性不大。可是项羽太心慌了,他疯了一样逃在最前面,带出来的八百骑,竟然被他甩下了七百多,只有一百多人的马匹好一些,勉强跟上了他。

    渡过淮水,行至阴陵,项羽发现他迷路了,就向路边的老农问路。那老农也捉急,故意往左边指,等项羽发现左边是一片沼泽,根本无法行走,再退回来的时候,灌婴的骑兵已经追了上来。于是项羽再向东逃,越逃身边的人越少,逃到东城,仅剩下二十八名骑士,而汉军紧追不舍的,竟然有数千骑。

    项羽为什么非要逃得这么快?倘以八百骑对五千骑,他还是有机会的。就因为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落得个以二十八骑对数千骑,这时候他的心里,一定是说不尽的懊恼郁闷。

    深切意识到了自己人格的悲哀,项羽的心理防卫机制再次启动,拒绝承认自己有丝毫错误。他向二十八骑发表讲话,曰:“我自起兵以来,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未打过败仗,因此,我才做了天下的霸主。不料今天被困在这里,这不是我的错,我一点错也没有,是这老天太操蛋,非要欺负我。”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项羽说:“现在我们向敌人发起攻击,必须要做到三胜,溃围——击溃敌人,杀出重围、斩将——斩杀敌将、刈旗——砍倒敌人的旗帜!”

    项羽说罢,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对着四个方向。对面的汉军一层叠一层地包围上来,项羽毫无惧色,说:“看我先给你们斩杀一将。遂率骑兵向汉军疾冲了过去,汉军果然被打得人仰马翻,项羽亲手斩杀汉军骑将一人。”

    项羽军到达山东三处集合,汉军再次黑压压地围上来,项羽再次冲杀,斩杀汉将一人,杀死汉军百余人。然后项羽将自己的兵马集中起来,发现自己仅亡两骑,就对众人说:“各位看我打得如何?”众骑兵齐声道:“果然跟大王说得一样”不过,他们心中肯定在想,靠,你这么能打,如果跑得慢点,八百骑都在的话,今天咱们说不定就赢了。

    项羽这时候赢得了军心,率仅余的二十六骑向前突击,杀出一条血路,到达乌江。江面上,乌江亭长撑出一条小船,说:“江东地方虽然不大,但方圆也有千里,有民众数十万,足够建立霸业。请大王急速渡江,这一带只有我有船,你上了船,汉军就没咒念了。”

    项羽摇头,对乌江亭长说:“我一点错也没有,可是上天非要亡我,所以我不能渡江了。当初,我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征,现在没有一个人生还,纵然是江东父老谅解我,继续拥立我为王,我有什么面目见这些父老?即使他们不谴责我,我也羞愧难容。”

    听项羽这么说,可知他终于明白了,弃军而逃,实在是他犯下的不可弥补的大错。如果他不抛下十万大军——哪怕是他不抛下八百骑兵,都不至于把自己逼到这份上。但他真的没有认错的习惯,铁嘴钢牙,有死而已,绝对不认错。

    于是项羽对乌江亭长说道:“我知道你是忠良之人,我骑的这匹马,只有五岁,所向无敌,一日可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之,现在赠送给你。”

    乌江亭长,他可能是唯一从项羽里这里得到什么的人。而项羽那句不忍杀之,更暴露了他的心态——我得不到的,也绝不能让别人得到,这是典型的暴戾之心。现在我们知道虞姬之死,并非是他担心虞姬落入汉军手中受辱,而是他绝不能让别人得到如此美色,我宁肯杀了她,别人也休想染指。至于虞姬是不是想死,这个事不在项羽的考虑之内。

    最后血拼开始了。

    项羽命令所有的骑士均下马步行——因为他要步战,所以部下也不允许再骑马。虽然骑战更有优势,但项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